全球第二造船巨头如何铸就装备制造品牌传奇

韩国HD现代重工集团是韩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集团之一,总部位于韩国首尔。该集团成立于1972年,由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朴元淳创办。目前,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业务涵盖船舶造修、海工装备、重型机械、建筑设施、电力电气等多个板块。其中,造船业是该集团的核心业务,也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在造船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设计和建造各种类型的船舶,包括油轮、集装箱船、天然气船、航空母舰等。

除了造船业,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还在海洋工程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该集团能够承担海上油气开发、海底管道铺设、海洋结构物建设等复杂的海洋工程项目。此外,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还在重型机械、建筑、电力等领域拥有一系列的子公司和业务部门。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以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产品闻名于世。该集团一直致力于引进和开发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还与国际船级社合作,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获得了国际认可和认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集团与全球各地的船东、船舶经纪商和航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全球销售网络向全球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航运、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海洋工程等领域。
70年代,初生之芽展翅欲飞
1970年,现代建设株式会社成立造船事业部,在现代蔚山造船厂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就接受了希腊航运大亨乔治·利瓦诺斯(George Livanos)的两艘26万载重吨级油船订单,在朝鲜半岛东南端的蔚山市开始建造小型渔船,正式开始了现代重工集团的造船事业。这一阶段的关键人物是创始人郑周永,他致力于将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的造船企业,定下了未来建造100万吨的大型油轮的宏伟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前,韩国没有建造过超过10000载重吨的船舶。但是通过并行建造造船厂和两艘超大型油船的方式,郑周永仅在27个月后就按时交付了船舶。这是现代造船事业部的诞生之时。
1974年6月,HHI将第一艘油船交付给希腊船东,首次交付十年后,HHI的船舶总产量超过1000万载重吨,并从此保持在世界造船市场的领先地位。
80年代,创新之火蓄势待发
这一时期,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迅速崛起,采用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的生产方法,迅速提高了造船业整体生产效率。1982年,该公司建造了亚洲首艘10万吨级的油轮,成为该地区首家建造此规模船舶的造船企业。
1983年,现代重工集团设立了现代工业研发中心,该中心是韩国第一个非国有制技术研发中心,开创了韩国民营企业推动技术研发的先河。在这一阶段,韩国现代重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郑周永发挥了关键作用,直接推动了公司品牌力的快速发展。
90年代,开疆拓土迈向全球
这一时期,韩国现代重工集团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产品优势进一步扩大。公司先后引进了先进的CAD/CAM系统,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996年,公司先后完成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常州现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竣工、越南铁塔合资工厂竣工、全球首艘5551TEU级集装箱船、全球大型汽车搬运船等重点突破,正式打开与中国、越南等国家共建窗口。
1997年,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成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HMM Algeciras”,这一壮举标志着公司在全球造船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00年代,全球领先独占鳌头
这一时期,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正式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公司成功建造了一系列当时世界最大的船舶,包括超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船。
2003年,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轮“Hellespont Alhambra”,刷新了造船业的纪录。
2004年,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在江苏省扬中市完成奠基仪式;同年,公司与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市签订经济合作协议,标志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加注。
2005年,公司开创生产的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被选为“世界一流产品”,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大型发动机5000万马力生产总量的船舶造修与海工装备企业;同年,7系列挖掘机被美国Constrction Equipment机构评为“世界最优秀建设装备”。
2007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21.6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建造,引领LNG船体规模迈向新量级;同年,工程机械印度工厂设备开工,集团正式进驻印度市场;先后建成了超大液化气运输船、超大动力船用发电机、韩国第一个宙斯盾级驱逐舰等首创型产品。
10年代,直面挑战多元并进
进入2010年以来,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国内面临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为代表的老牌对手激烈竞争,国际面临以中国船舶、振华重工为代表的中国造修船新势力追赶,挑战重重。为积极寻求发展新角度,在这一时期,现代重工集团开始着力布局多元化发展,以充分应对外界风险和挑战。除了传统的造船业务,公司开始涉足海洋工程、能源装备、建筑设备等领域。
2012年,现代重工正式进军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同年,公司宣布现代重工医疗机器人研发全面开展。
2019年,韩国现代重工集团与沙特阿拉伯的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约60亿美元的协议,合作建造海上石油设施。这一合作项目标志着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在海洋工程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韩国现代重工案例启示
1. 技术竞争力,激发企业品牌长期驱动力
技术创新是韩国现代重工造船业长期持续投入的关键领域,公司一直致力于引进开发先进的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设备技术,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他们在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引进CAD/CAM系统和数字化设计生产技术,韩国现代重工实现了船舶设计和生产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推动船舶技术的创新,如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轮等。这些技术创新使得韩国现代重工的造船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形成了现代重工良好企业品牌。
2. 高质量产品,助推企业品牌形成紧粘性
高质量产品是韩国现代重工造船业延续数十年的经营理念,公司十分注重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细,严格按照国际船级社的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通过与国际船级社的合作,韩国现代重工造船业获得了国际认可和认证,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同时,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每个零部件都符合规范,并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此外,现代重工集团充分贴近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产品,确保产品尽可能满足客户的期望,用户粘性日益增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攀升。
3. 全球化运营,营造企业品牌发展新格局
全球化战略是韩国现代重工造船业走向世界级品牌的关键路径,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搭建全球生产网络。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市场的需求。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现代重工采取与当地政府谋划建设工厂和生产设施的方式,以共建共产代替单纯的市场推广,打开关键区域市场,全面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缩短交货时间。
二是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韩国现代重工集团通过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收购或合作的对象包括国际船舶制造商、海洋工程公司和船舶设备供应商等,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现代重工全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三是全球化人才培养和跨文化管理。伴随现代重工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取得成效,对人才的国际化视野需求和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日益显现。基于此,现代重工集团重点关注聘任具有国际经验和跨文化背景的人才,制定了跨文化管理政策和指导方针,提供跨文化咨询和支持,确保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跨文化合作顺利进行;同时,开展跨国培训计划,将员工派往海外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的公司进行培训和交流,鼓励员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和客户。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韩国现代重工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需求。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601216502 1395328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