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标产品破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蓝海智库
近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透露,“青岛对虾”“青岛梭子蟹”“青岛鲍鱼”已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首批冠以“青岛”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产品品牌。此次获选是青岛市大力实施品牌兴渔战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水产品,在渔业区域品牌培育成果方面的一次集中性体现。
近年来,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逐渐获得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在部分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在渔业领域,“大连海参”、“宁德大黄鱼”、“舟山带鱼”等地理标志产品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产值过百亿的产业集群,成为所在区域的标志性产业之一,并依托地理标志产品涌现出一批营收超10亿的知名渔业龙头企业,发挥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有效带动了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
蓝海智库海洋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总量最多的是山东省,但发展质量一般,近两年(2020、2021)发展停滞;以浙江、福建、江苏为代表的的南方省份近两年呈加速发展态势。整体上看,多数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产业链条短、大而不强,假冒伪劣重灾区,影响力仅限局部地域和物流运输滞后等问题。
从总体数量及类别分布上来看,我国地理标志品牌以种植业产品的品牌数量最多,达到2110个,占总体数量的76%;其次是畜牧业产品,为456个,占总体数量的16.4%,最后才是渔业产品,总数为212个,占总体数量的7.6%,渔业类产品占比最低。在渔业产品细分品类中,绝大部分产品都是水产动物,水产植物仅有6项,而水产初级加工类品类目前还没有相应产品出现。
从我国沿海省份的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来看,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累计地理标志产品数量240个,排名全国第一,在渔业产品方面,山东省累计地理标志产品数量53个,也位居全国第一,但近两年(2020、2021)渔业新增产品数量为0,南方沿海省份增速迅猛。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蓝海智库-我国沿海省份地理标志渔业产品数量
从我国渔业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质量来看,根据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的100个品牌开展的公益性的价值评估和影响力指数数据来看,上榜的海洋渔业品牌只有两个,分别是辽宁省-大连海参(品牌价值267.47亿元,影响力指数78.914)、广东省-斗门白蕉海鲈(品牌价值28.55亿元,影响力指数70.906);根据《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中,“区域农业产业-水产行业”10强中,共有舟山带鱼(第3)、大连海参(第4)、烟台海参(第5)、宁德大黄鱼(第7)、三门青蟹(第8)5个海洋渔业类品牌上榜。从两个榜单的综合来看,山东省作为渔业地标产品最多的省份,存在数量虽多,但整体发展质量一般的问题。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2022年率先破冰,为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在渔业地标品牌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上尚显滞后,需要持续发挥政府在地标产品品牌建设方面的战略统筹作用,探索和吸取国内标杆渔业地标品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经验,鼓励和引导品牌协会、品牌智库、品牌策划机构等专业第三方机构的积极参与,组织和激励渔业企业和中小微养殖户积极融入地标产品的产业链条,合力打造完整的地标产品产业生态,共同助推区域品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