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宁德大黄鱼”案例剖析

大黄鱼是中国的国鱼,也被称为黄花鱼、黄瓜鱼或大先。它以肉质细嫩、鲜美、高蛋白、低胆固醇、富含EPA和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闻名,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的滋补海产品。由于其金黄的体色和桔红的唇部,人们视其为吉祥物,称其为“长命鱼”或“黄鱼小姐”。

福建省宁德市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技术优势,成为中国大黄鱼人工养殖的发源地和国内大黄鱼育苗与养殖基地。该地创造了网箱和土池养殖模式,并且其产品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宁德大黄鱼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其范围包括福建省宁德市行政区域内。

2022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到19.47万吨,占据了全国养殖总量的80%以上,产值高达88.75亿元,整个产业链的产值更是超过了百亿元。目前,宁德市拥有4000多户大黄鱼养殖户和22家主要收购企业,这些企业流入国内市场的大黄鱼占全市产量的95%以上。可以说,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宁德的大黄鱼产业已经形成了由苗种繁育、人工养殖、加工销售、渔药饲料、渔机网具、仓储物流及旅游餐饮等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在福建乃至全国海水养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宁德市的大黄鱼产业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05年,“宁德大黄鱼”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宁德市蕉城区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大黄鱼之乡”称号;2016年,“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宁德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大黄鱼之都”称号。截至2022年,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已拥有“岳海”“海名威”和“三都港”等8件中国驰名商标。

此外,宁德市还拥有90多家大黄鱼育苗场,育苗量达到30亿尾以上,拥有2家省级原良种场和2家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更令人瞩目的是,宁德市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和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

 图片

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认证标识

图片

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01
“宁德大黄鱼”区域品牌发展历程


       1. 无序发展期,资源枯竭品牌没落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生产捕捞历史悠久。宁德大黄鱼属闽粤东族(闽粤东族以宁德官井洋鱼群为代表),原居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首。据《宁德县志》载:官井洋因“洋底有井”,“井源远自浙东龙泉来”,故名。它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素有“官井洋、半年粮”之称。其大黄鱼具有宁德鲜明的地域特性和海洋文化性。历史上渔讯季节就有宁德、霞浦、福安、罗源、连江县市数百条小渔船,上万名渔民云集官井洋捕获大黄鱼,渔舟梭织,商人云集,通宵达旦,灯火辉煌。

宁德市俗称闽东,位于福建东北部,濒临东海,海岸线长,港深湾阔,气温适宜,海水比重稳定,营养盐丰富,海区几乎无工业污染,水质好且避风条件也好,能够为大黄鱼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并以其优越的海域环境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大黄鱼人工养殖的发源地与最大的人工养殖、苗种繁育和产品出口基地。

在宁德大黄鱼区域品牌无序发展期,宁德大黄鱼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不高。不同的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都在进行自我推广,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无序竞争和信息混乱现象。消费者很难分辨出真正的宁德大黄鱼产品,这严重影响了宁德大黄鱼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宁德大黄鱼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监督机制,一些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使用劣质饲料、违规使用药物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宁德大黄鱼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

宁德大黄鱼产业缺乏协同发展和合作机制。在无序发展期,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导致产业发展受阻。此外,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引导不足,也限制了宁德大黄鱼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 产业创新期,政府引导攻克难关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酷渔滥捕,宁德市的大黄鱼天然资源濒临枯竭,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为了保护大黄鱼资源,福建省在1985年设立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并组织水产科技人员进行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在此过程中,宁德市的水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以刘家富教授为代表的团队,成功突破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缩短了商品鱼的养殖周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一突破打破了少数专家“中下层鱼类的大黄鱼难以人工养殖”的观点,实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在经历了一段由民间自发行为引发的无序发展后,宁德大黄鱼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迎来了一次转型升级。2000年至2002年,大量的鱼苗投放导致产量剧增,但由于市场开拓不充分,售价跌破成本,许多养殖户亏损甚至破产,产业重新洗牌。认识到养殖环节过于集中不利于产业化发展后,宁德大黄鱼产业开始转型升级,加工、流通、出口等业态逐渐出现并完善;同时,大黄鱼从业者也开始向内陆城市开拓市场,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并进入了国际市场。

自2004年价格回升后,宁德大黄鱼产量逐渐稳定在5.5万吨左右,价格也维持在2.5万元/吨左右,整个产业趋于稳定,并逐渐形成了从育苗、加工、养殖到运输、贸易、出口等的完整产业链。

在宁德大黄鱼产业技术创新的氛围中,尤其重视大黄鱼育种工作,不断健全大黄鱼原良种体系。目前,宁德市拥有60多家大黄鱼育苗场,其中包括省级以上原良种场2家,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2家,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和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

3. 品牌建设期,龙头企业联袂崛起

龙头企业悄然崛起,齐头并进,发挥了良好的产业带动作用,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代表性企业出现。

图片

宁德大黄鱼产业链龙头企业分布

其中,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14.4亿,2019年)、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10.94亿,2019年)、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10.61亿,2019年)位列“2020(第四届)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且均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另外还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三都港”牌大黄鱼是国内大黄鱼电商第一品牌,在所有海鲜水产电商品牌中也常年位于第一梯队。

图片

图片

京东平台三都港大黄鱼品牌展示

4. 市场扩张期,规划引领协会助力

2003年5月宁德市大黄鱼协会成立,以协调行业关系、加强行业自律、沟通政府渠道、反映业者呼声、维护整体利益为宗旨,现有团体会员近百家,个人会员300多人。行业协会积极助力,推动产业有序发展。自成立以来,受省海洋局委托制定了《福建省大黄鱼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中国大黄鱼网,在协调大黄鱼育苗、养殖、加工、流通、出口等环节的秩序,整合宁德大黄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共创知名品牌,并提供行业服务,为会员争取优惠政策,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展开了工作,受到了会员的拥护和政府的肯定。

5. 品牌崛起期,政府呵护系统陪伴

2013年,宁德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宁德大黄鱼”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加速了“宁德大黄鱼”品牌发展。2019年,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制定《打造“中国大黄鱼之都”品牌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打响“中国大黄鱼之都”品牌,提高“宁德大黄鱼”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做优大黄鱼产业,使宁德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黄鱼产业代表地。政府“精心呵护”,全方位推动宁德大黄鱼产业品牌的发展。

加快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大黄鱼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宁德大黄鱼”可追溯体系。强化品牌形象推广,全面塑造“宁德大黄鱼”品牌形象。举办大黄鱼文化节、文化论坛,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重要城市举办的渔业博览会,加大“中国大黄鱼之都”品牌宣传力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拓宽销售渠道。鼓励水产龙头企业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丰富提供市场的产品品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大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鼓励引导水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与京东、天猫、拼多多、顺丰优选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加快冷链物流建设,优化商品配送,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加工保鲜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做好与低值渔获物的加工衔接,提升大黄鱼产品附加值;鼓励大黄鱼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线和加工工艺;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扶持力度,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2022年,宁德市制定并实施了《宁德市“国鱼计划”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推动大黄鱼产业发展,包括大黄鱼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等7个方面。为了系统规划中长期大黄鱼产业发展方向,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国鱼计划”行动纲要。该计划旨在加快构建大黄鱼全产业链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打造“国鱼”品牌,推动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宁德市大黄鱼产业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大黄鱼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宁德市的大黄鱼品牌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上推出了大黄鱼“深水瓜”品牌,经宁德市渔业协会认证的深水养殖大黄鱼统一打上“深水瓜”品牌,并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推广。一些渔民还通过新媒体渠道如直播等方式拓展销路,涌现出了蕉城“三都港”、霞浦“赶海父子”等品牌。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渠道,传统大黄鱼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宁德市通过鼓励支持水产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渔业博览会,连续多年举办大黄鱼文化节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传递宁德大黄鱼的魅力,推动包括“宁德大黄鱼”在内的渔业品牌建设。目前,“宁德大黄鱼”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助力宁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持。

02
“宁德大黄鱼”区域品牌发展路径启示

1. 技术突破,催生产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宁德市为了推动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催生了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大黄鱼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宁德市在大黄鱼养殖方面进行了技术突破。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大黄鱼的养殖效率和品质。例如,采用深水养殖技术,使大黄鱼在更深的海域中生长,从而提高了肉质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大黄鱼的产量,也使得宁德市的大黄鱼在市场上具有了更高的竞争力。

在这些技术突破的推动下,宁德市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黄鱼产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还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它们成为宁德大黄鱼品牌的重要代表和推动者,推动着整个大黄鱼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宁德市通过技术突破,催生了大黄鱼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大黄鱼的区域品牌影响力。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也为宁德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2. 龙头示范,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宁德大黄鱼作为福建宁德市的特色水产品,通过龙头示范企业的带动,成功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宁德市通过鼓励支持大黄鱼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及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有效地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推动了大黄鱼产业集群的发展。

大黄鱼产业龙头示范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企业不仅在养殖、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大黄鱼产品更具竞争力。这些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

大黄鱼产业龙头示范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曾经渔业资源枯竭的宁德三都澳,成为世界上大黄鱼最集中的养殖中心之一,大黄鱼重新回到中国人的餐桌。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带动了更多中小企业的参与,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宁德市政府也通过组织各类展览、推介活动,为大黄鱼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大和品牌提升。

宁德大黄鱼区域品牌通过龙头示范企业的带动,成功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这种产业集群效应不仅推动了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也为宁德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3. 集群发力,推动区域品牌崛起

宁德市以大黄鱼产业为核心,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资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宁德大黄鱼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大黄鱼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宁德大黄鱼区域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宁德市在大黄鱼养殖、加工、包装、物流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网络。这种集群效应使得宁德大黄鱼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区域品牌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集群的协同作用推动了宁德大黄鱼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集群内部的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形成了品牌联盟和市场联盟,共同推动了宁德大黄鱼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同时,宁德市政府也通过扶持政策、品牌推广等措施,为大黄鱼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区域品牌的崛起。宁德市成立“国鱼计划”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国鱼计划”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大黄鱼等海洋水产从种苗、养殖到加工、品牌、市场的全链条提升。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601216502 13953283692